位于魏长城遗址西侧重新修建复原的偏桥关。 本报记者 杨光摄
六月宜君,鸟语花香,满目青翠。
从宜君县城出发,沿210国道驱车一路北上,车窗外连绵起伏的山峦、错落有致的民宅,在阳光下格外迷人。行驶了10余公里,记者来到了坐落于彭镇偏桥村旁的战国魏长城遗址公园。
“行走在通往魏长城遗址的栈道上,一路被漫山遍野的花木围绕,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心旷神怡。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带着家人多来这里走走,感受宜君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?!崩醋晕靼驳挠慰驼胖净锌厮?。
坐落于子午岭下的小城宜君,拥有着北魏石窟群、姜女泪泉、云梦山道教圣地、战国魏长城遗址、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等众多文物资源。近年来,宜君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?;だ霉ぷ?,坚持?;び肜貌⒕?,助力群众脱贫致富。
留住根脉 吹响魏长城?;だ煤沤?/strong>
51岁的偏桥村村民李红梅如今是战国魏长城遗址公园的文保员?!耙郧拔壹业氖杖肜丛粗挥兄值?。县上把战国魏长城遗址公园修建好后,我就在这里当起了文保员和保洁员,工作之余还可以种地干活,不仅收入有了很大提高,还能参与到文物?;ぶ欣?。这些年,通过政府的不断宣传,我们村民的文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,老人小孩都知道?;ひ胖?、?;ここ??!崩詈烀匪?。
据了解,2009年发现的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是目前铜川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。在文物?;ぶ?,宜君县建立了县、镇、村三级文保网络,加强文物安全管理,实现了文物安全零事故。
宝贵的文化遗产,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“根”与“魂”。宜君人坚信,只有?;ず贸こ亲试?,才能更好滋养区域文化,并进一步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。
“自从县上重点开发战国魏长城遗址文化旅游项目以来,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。在惠民政策的帮助下,我办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,收入比以前种地翻了几番。不仅是我,附近村民的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?!蔽撼こ擎湔径排┘依掷习逭判∑礁咝说厮?。
自2019年5月开园运营以来,战国魏长城景区建设了一批茶水冷饮、特色小吃、特色商品经营门店,让给贫困户经营,使他们能够通过创业增收。目前,已累计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。
激活潜力 展现旱作梯田的独特魅力
2016年以来,宜君县以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被列入“陕西省文物扶贫项目”为契机,充分利用梯田景区交通便利、环境优美、景点众多的优势,大力发展民宿经济,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。
“我家就在景区旁??奕蚩⒕扒笪揖突乩戳?,把自家院子重新装修,办起了民宿,现在一年的收入远远超过我在外打工时的收入?!碧萏锞扒诘拿袼蘩习搴喂闱靶朔艿厮?。
宜君县以精准脱贫为抓手,大力实施“旅游+扶贫”战略,以文物?;の腥氲?,积极推行旱作梯田景区网格化管理,努力实现管护员、讲解员、保洁员“三员齐备”。通过景区带动扶贫、农旅融合扶贫、商品制造扶贫及技能培训扶贫等方式,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。
“目前,村上形成了以‘梯田旅游、休闲度假、民宿体验’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。以生态促旅游、以旅游促惠民的新模式,让当地农民实现了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?!笨奕宓谝皇榧墙蹬羲?。
深挖潜力 共享文物?;し⒄钩晒?/strong>
宜君县将文物?;だ糜敕⒄骨蚓糜谢岷?,“激活”处于“沉睡”状态的文物资源,使之与文化产业、旅游开发紧密融合,推动更多人可以共享文物?;だ贸晒?。
在宜君,你会发现,不管是战国魏长城遗址,还是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,依托文物?;び肜贸⒌教鹜返睦习傩账娲杉?。许多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管理员、售票员、保洁员等,全程参与景区发展。
宜君县委宣传部部长何军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景区周边遍布饭店、客栈、农家乐、经营门店、流动餐车、临时农产品摊位等,直接带动100余户群众奔上小康路;建设梯田、花溪谷特产店3处,带动118户贫困户脱贫增收; 景区目前共聘用工作人员143人,其中有11人为贫困群众,平均每人每年增收7000余元。许多村民和贫困群众有了一技之长后在景区务工,每人每天最低110元,最高500元。
“未来,宜君县委、县政府将不断整合各类文物旅游资源,打造文化品牌,使文物的?;び肜檬迪炙蚧ザ?、和谐统一,让更多群众在文物?;だ弥谐⑻鹜?、得实惠?!焙尉灞硎?。(本报记者 杨光 赵杨博 通讯员 王娟)